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独家优势鲜明,国家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
教育
教育 > 高考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独家优势鲜明,国家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

“中国农业大学强大的学科实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和深造的机会,学校毕业生博学、稳重,深受社会欢迎。特别是国家‘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

在参加由凤凰网教育、凤凰网公益、凤凰网视频和数字佳信“网上高招办”联合主办,中国移动担任战略合作伙伴、京东校园担任顶级合作伙伴的“高招面对面”2020年全国百所名校高招直播宣讲会时,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白菲、国际学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宁介绍了学校的学科情况、国际办学、招生政策和就业情况,并就学校基本情况和高考志愿填报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自动播放

>>招生计划

新增新农科新工科专业3个

为对标社会需求,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新增3个新农科、新工科的高起点专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人工智能、土地整治工程

新农科,简单说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布局的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

招办副主任白菲介绍了三个专业的开设背景。其中,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原本不在国家本科专业目录里,此次由中国农业大学新增开设,也是依托学校在农学与生命科学、农业工程方面的顶尖优势,深度交叉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工程的前瞻谋划。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则是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保护修复和空间治理的人才需求,培养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域的高级人才。招办副主任白菲补充道:“我们国家增设这个专业也只有三四年,目前这个领域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中国农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合作共建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就业保障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人工智能专业,则是中国农业大学新工科专业布局的重要一步。

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独家优势鲜明,国家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

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人才

今年是强基计划元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是生物科学,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采用“3+5”培养模式,实施“一体两制三化”协同育人,即以“强基计划”为载体,实施学分制、导师制,探索小班化管理、混合化教学、国际化育人

强基计划的学生本硕博学习时间不少于8年,大一、大二学年末将分别有一次动态调整,淘汰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同时从相近专业择优补录。大三学年末,进行推荐免试综合考核,通过的学生将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直博研究生的资格。

在培养模式上,强基计划班实行“双导师制”,全校范围内聘请名师担任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教学上采用小班名师的模式。比如所有核心课程全部专设小班,独立开课,确保师生深度交流空间;同时,实行本硕一体的混合授课模式,本硕期间学分互认。

在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这方面,学校设置了专项资金支持;一些核心课程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海外合作培养项目中也会向强基计划学生给予政策优惠;研究生阶段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

目前,强基计划已结束报名,白菲副主任介绍,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将根据高考成绩和各省的招生计划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按计划于8月1日至2日进行学校考核。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校考核包括笔试、面试、体质测试三个环节,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会作为面试的参考材料使用。最后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结果,择优确定强基计划录取名单。高考之前,还是建议考生集中精力进行高考冲刺,和我们强基计划的选拔是不冲突的。”

>>中外合作办学

两类5个专业可供报考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首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单位。26年来,国际学院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英美大学合作办学,并不断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中外先进文化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国际化学院,从而引领学校国际化教育,有效地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今年,国际学院的国家统招生计划是240人,北京招生计划是81人,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计划外单招生的计划是210人,所有专业文理兼收。

目前,国际学院有两类项目、5个本科专业供考生报考。一类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3个专业,包括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传播学专业,以及与国外大学“强强合作”开设的通用型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类是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指导下开设的出国留学项目,包括国际金融类和国际商务类专业,都是就业热门专业。

“我们开设的传播学与国内高校开设普通传播学专业有所区别。”国际学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国际学院的传播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艺术修养、人文素养、行为科学、文化多样性等8类通识课程。“该专业学习会给学生提供三个方向,包括数字和社交媒体、公关广告和战略沟通、跨文化和全球交流。学生可以选择侧重一个方向学习或者交叉学习,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将是适应社会的,厚人文、善沟通、懂媒介、富创新的专业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独家优势鲜明,国家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

小班全英文授课 七成为外教

对于国际传播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王宁从五个层面做了详细介绍。首先是实行全英文教学。除了学校思政等公选课之外,学生们其它课程全部为全英文授课,70%的任课教师为外籍教师。“全英文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有一定挑战,但我们就是希望为同学们提供浸入式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多年办学,我们也积累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同学们尽快适应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一般情况下,同学在入学后的1-2个月左右就能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

其次,是实行小班制授课,以便老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很多互动,很多问题不设置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挖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实行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国际学院重视通识教育,学生除了完成专业课之外,还可以选修8个模块的课程:沟通交流、量化分析、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素养、艺术修养、文化多样性。

第四,是实行个性化指导。国际学院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通过全员参与的学业指导体系一对一地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规划、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国际学院开设英文写作中心(Writing Support Center),有专职外籍教师一对一、免费为同学提供英语写作指导和支持,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学术期刊文章,帮助学生修改课程论文,或是在同学申请国外大学研究生时,帮助修改申请文书,并在申请学校和专业时给出建议。

>>专业选择

转专业申请不限条件次数与年级

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在专业大类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有43个专业将按15个大类招生。入校后按大类组织基础教学,学生在1至2年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就业意向及学校教学资源与条件,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继续学习。

为了鼓励学生真正依照兴趣学习,中国农业大学是较早实施宽松转专业政策的985高校。白菲介绍,除了政策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同学们可在每学期初申请转专业,报名不设条件、不限次数、不限年级、允许多学院志愿、多专业志愿申请。“同学可以大一下转、大二上转、大二下转,甚至大三都可以。比如文科转理科专业,一个专业组考来去转另一个专业组的专业,都是可以。热门专业还会预留比较多的名额。”

白菲举例,去年全校有702位学生申请转专业,509人成功转专业,转专业成功率约70%,每级转专业的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15%左右。“所以如果录取的时候因为分数和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或者入校以后感觉自己选的专业和理想有偏差,都没有关系,应该说这种宽松转专业政策可以给同学更多专业选择的权利。”

A+学科数量居全国前列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同时,中国农业大学有10个学科入选ESI前1%,农业科学学科在USnews的排名全球第二名,入选ESI全球前万分之一。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毕业动向

就业去向紧跟专业方向、服务国家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强大的学科实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和深造的机会,学校毕业生博学、稳重,深受社会欢迎。“特别是国家‘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对学校人才需求旺盛。学校2019年积极联系并接待企事业单位5000余家,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200余场,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外招聘会35场,累计为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80000余个,提供的岗位数与就业人数比是25:1,平均每个人都有三个以上的录用通知,我们同学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决定深造还是就业。”

白菲老师表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就业去向紧跟专业方向,例如农林牧副渔、教育、科研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行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说前三位是各类企业、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大概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京津冀经济圈就业,四分之一的毕业生赴“一带一路”经济带就业。

学生深造率在60%左右,其中保研比例超过25%。国内升学差不多99%是进入双一流大学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主要集中在北大、北理、浙大、北航、清华、人大。2019年出国率15. 2%,国外深造比较集中的大学有瓦格宁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波士顿、康奈尔等。

国际学院毕业生深造率90%

国际学院注重全人教育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无论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都得到用人单位和深造高校的普遍好评。

国际学院毕业生中的深造率是90%,其中有30%学生攻读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50%的毕业生攻读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学校。这些学校包括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美国常青藤名校,也包括剑桥大学、伦敦政经等英国G5高校,当然也有同学选择在北大、清华、港大等国内高校继续深造。特别要提出的是2020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50%的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攻读研究生。

国际学院有7,000多名校友,校友们在世界各地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包括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类的,汇丰银行、中信证券等银行证券类的,有谷歌、宝马、中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也有校友从事教育工作,包括在北大、人大等高校的等等,也有校友自主创业,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问快答

凤凰网教育:为了帮助考生家庭根据实际情况,理性、择优填报志愿,请您给出一些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高校的招办老师和家长线下交流机会少,高考前后的这段时间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填报志愿的信息储备。

首先,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及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发布高招信息的官方权威渠道,大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成绩水平、选考科目,高校的相关信息大致确定一些重点关注高校。

第二,提前浏览重点关注高校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各高校最新最权威的信息。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专业介绍、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线、等高招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在我校本科招生网 。

第三,要善于利用高校提供的在线咨询通道,及时和高校老师互动和沟通,获得更为精准的指导。很多大的平台都有高校做的招生政策解读,比如我们凤凰网的高招面对面,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学校也大力加强了在线咨询工作,在各个平台上进行高频率的招生政策解读,预计每个省在高考后和出分后都至少安排一场在线视频直播,各省都有招生咨询QQ群和咨询电话,我们家长可以获得一对一的指导。我校各省的咨询QQ群号、招生咨询电话和直播活动安排等信息,发布在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欢迎大家随时与我们联系。

凤凰网教育: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下学校生活设施、校区分布的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首先学校在北京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东校区和西校区。之所以存在两个校区,是因为学校在1995年由原来的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两个学校合并而成的,东区是以前的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在清华东路,鸟巢附近;西区是以前的北京农业大学,在圆明园西路,颐和园附近。同学们入校以后大一主要接受通识教育,都在东校区。大二之后因为开始逐渐接触专业课,试验课,大生命类的专业会搬到西校区,比如农学院、生物学院、动物医学院等等都在西校区。不过两个校区相距只有十公里,每小时都有班车对开,所以两个校区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等等都是共通的,东区住的同学选修西区开课的课程,或者西区住的同学选修东区开课的课程都是常见的,对我们同学没有太大的障碍。

说到校园环境和衣食住行,我想最有名的还是我们拥有京城第一的高校食堂,公主楼二层餐厅。餐厅的菜品极为丰富,同时营养全面,物美价廉。从土豆丝到佛跳墙都有,大众点评五颗星。欢迎我们考生同学和家长亲自体验。住这方面呢,学生宿舍一般是六人一间的新宿舍楼、上床下桌,有独立衣柜,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电话、网络等等生活设施,所有的教学楼也都有空调、热水等等保障,确保大家可以安心学习。

校园环境也非常好,是北京市首届十佳美丽校园之一,处处入画,四季皆景,还有拥有设施现代化的网红图书馆和2008年北京奥运摔跤馆。很多影视作品都曾经来农业大学取景。

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生活,幸福指数是很高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