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大城,休戚与共。在全国抗疫战场中,不少网友认识到了一个新名词——“华中科技大学人”。作为武汉“双子星”之一的华中科技大学(另一为武汉大学)在抗疫中是投入医护力量最多,贡献最大的高校。国家危难之际,华中科技大学担起了名校镇国重器,胸怀天下的责任。
“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既顶天又立地。”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科大)招生办主任刘红军不无自豪地说,一直以来华中科大瞄准高精尖缺领域,培养引领科技的人才,“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坚定践行科技强国,科技报国,“非常欢迎有志青年加入。”
基于人才培养要高度贴合国家、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华中科大今年新增多个试验班,还推出本硕博一贯式培养模式,面向高考招生。学校招生办主任刘红军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文劲宇教授做客“高招面对面”2020年全国百所名校高招直播宣讲会直播间(直播回看),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了华中科大的学校概况、招生政策,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情况,并就专业选择的相关问题做了解答。
此次活动由凤凰网教育、凤凰网公益、凤凰网视频和数字佳信“网上高招办”联合主办,中国移动担任战略合作伙伴、京东校园担任顶级合作伙伴。
>>学校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最好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组成,是国家985工程建设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刘红军用“1,2,3,4”四个数字全方位地介绍了华中科大:
一是指一个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两种底色,红色基因和绿色环境。红色基因是因华中科大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一路发展壮大,被誉为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也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最好的大学。绿色环境是指学校依山傍水,校园占地7000余亩,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2%,绿树葱茏,碧草如荫,被誉作是森林大学。
三是学校的三张名片:学在华中科大,文化素质教育及创新创业。
四是指华中科大学科齐全,实力突出:拥有实力雄厚的工科,声誉在外的医科,发展迅速的理科和特色鲜明的文科。
>>招生政策
今年招生700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今年总招生规模为7180人。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根据生源情况确定调档的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05%。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政策因各省而异,各省份考生可具体查看学校2020年招生章程。
学生可修两个大类下专业 将调减冷门专业
今年开始,华中科大部分专业开始实施大类招生。此举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创新优势,进一步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利于探索书院育英才的管理模式。此外,学校今年将在部分大类内实行转专业补修制,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修读同一大类下跨学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
在专业增减优化上,学校将推出充分评估专业的报考热度后,将全面优化招生专业设置结构,调减或调零报考热度低的计划。
>>学科优势
44个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全部上榜
在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华中科大44个学科全部上榜,14个学科进入了A类,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四个学科进入A+,33个学科进入了B+级以上。16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的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了。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五个学科,跻身全球的千分之一,工程学名列万分之一。这个数字并列内地高校的第六名。
在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华中科大名列第八。U.S.News2020世界最好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第九名,也是2020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第九名。
机械类全球大奖与清华比肩,新闻和复旦并列
正如上文提及,华中科大是一所文理工医综合实力十分能打的高校。这是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和交叉综合的结果,进而构建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
学校的机械工程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为全国的第一名,所在的机械学院是一个学院拥有六位院士,曾获过全球大学领先奖,“这个(奖)是全国高校只有清华和我校获得过此殊荣。”刘红军介绍。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
近些年,华中科大报考热度非常高的计算机类,在U.S.News世界计算机学科排名中,位居全世界的第六位。电气工程专业,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人才培养的指标上,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更是历史悠久,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建委首批共建的十所部署高校的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八所试点临床医学本硕博八年制的医学院之一。在2019年,中国最佳医学院人才排行榜中,华中科大的同济医学院位居第四名。学校共有11所附属的医院,均是新冠肺炎救治的定点医院。大家熟知的最先站在抗疫第一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新闻专业排名与复旦大学的新闻专业并列全国第三。同时,在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趋势下,学校今年还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两个本科招生专业。
>>人才培养
“三制三化”推动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刘红军表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在华中科大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地上,今年主要有四点新变化。
首先,学校将打造契合顶尖英才成长规律的启明书院,扎实推进三制三化的培养模式,三制即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三化即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打破知识壁垒,摒除学术专业化带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弊端,强势学科交叉融合,质优培养,质优管理,自由交叉为一体,一贯式的推进本、硕、博的培养过程。
基于25个优势专业,启明书院目前设立四个实验班,有超过1000名的招生规模。
今年,学校还将开创启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涉及机械工程、光电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优势专业,计划将面向全国招生250人。实验采用“3+1+X”学制进行培养,学生在第三学年末,通过选拔和考核,进入到博士或硕士阶段,享受相应的硕士或博士的待遇。培养阶段实行动态的遴选淘汰管理机制,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是志从高远,成绩优秀。
强基计划实验班配备三个“一流”
第二点变化是强基计划实验班的建立。华中科大强机计划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基础,创新意识,家国情怀,世界胸怀,追求学术理想,勇攀科技高峰的极优极特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领军人才。
除了享有单独编班,强基计划实验班还将配备一流师资,一流学术氛围,一流海外研修项目的优厚培养政策,更重要的一点,学生在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的能力培养,在硕士博士阶段的选择上,既可以在本科的本专业进行深造,也可以交叉至相关学科领域。今年强机计划实验班计划招生120人。
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加大招生规模
第三、第四点变化是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验班和创新实验班,这两类实验班是华中科大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支持学生开展基于项目、课题、比赛的研究学习和自主实践,同时引入业界国际上优质资源,开展联合培养。两类实验班已经连续招生十年,今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招生规模到近700人。
>>走进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华中科大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建于1952年,是当时华中工学院建校舍的四个系之一。经过几代华中电气人的努力,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的电气学科之一,是国内的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了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毕业生质量全国第一
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当中,学院的毕业生质量、社会服务贡献、支撑平台和师资队伍四项指标名列全国电气工程第一。毕业生质量第一让院长文劲宇最为自豪。
他介绍,电气工程也是华中科大本硕博实验班直通车招生项目之一,致力于将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衔接起来,一体化培养,为国家培育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
实验班培养通过“三个巨大,一个美好”
学院对实验班的培养也有自己的规划,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巨大,一个美好”:巨大的荣誉,巨大的投入,巨大的压力和美好的未来。
巨大的荣耀,体现的是培养目标的高定位,要培养未来的电气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大师级人才。从生源选拔开始,选到最优秀、特别是有使命感的苗子。
巨大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学院的人、财、物的投入上面,人是指师资,配备学院里最好的教师,40多位从国外知名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教师,给每个本硕博实验班的学生配备一名知名教授,“以名师培养大师。” 财主要是指学院经费的投入,除学校投入外,学院初步计划每年自己还将投入100万元,用于本硕博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物就是学院的培养设施的投入,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巨大的压力是希望本硕博实验班的同学,还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从2018年开始,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收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从而制定了学院自己的培养方案。“理念是很先进的,但是学习肯定不会轻松,一定要有承受压力的准备。”文劲宇说。
毫无疑问,通过三个巨大,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美好的未来。
>>毕业动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华中科大的王牌专业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成就,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者。基于此,文劲宇希望他的学生来到这个专业,不仅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还应该有使命感,一定要立志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国际学科前沿的探索做出贡献。
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国家需求和自己的发展规划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学院专门设立了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走向科技,走向国防。
这样的治学理念让华中科大毕业生在整个市场上十分抢手。全球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与雇主的关系排名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刘红军介绍,近年来,华中科大本科生深造比例逐年提高,每年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超过60%,其中有15%左右的毕业生赴海外深造,多数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选择就业的毕业生,70%进入了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新兴战略产业。35%进入了国家电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华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人一方案,一生一课表”个性化培养措施、科技创新基地、创业社区,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温床。目前,学校已有24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52个研究生创新团队,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超过3000万,用于支持学生双创项目,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快问快答
凤凰网教育:能给即将入学的新生一些建议吗?比如说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迷失自我,找准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这半年,世界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情况下,不管是对新生还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怎么来培养,或者说让他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最想给大家提的建议,也是我给我们学院毕业生送上的建议,希望大家一定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思行合一的能力。在互联网世界中,特别是在新冠后,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在这个信息爆炸、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何能够不迷失自我,就是每个新生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思考还不够,还要行动,就是我说的第二个思行合一,把自己的想法,一定要通过行动去付诸实现。
凤凰网教育:考生如何能判断自己适合学习某个专业?比如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感兴趣,高中的数理化三门学科,需要有特长才可以吗?
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如何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某个专业,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判断自己是否对某个专业感兴趣,其实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就可以做出大致判断。很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其实在高中,特别是在物理学科基本就会有所涉及。不一定需要特长,只需要通过高考选拔,按照我们的经验,将来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有些考生可能没有发现自身对哪一个领域特别感兴趣,这个也没关系,兴趣可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