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代变了,要用新的信心看待农业院校
教育
教育 > 大学 > 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代变了,要用新的信心看待农业院校

“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就是西北农大科技大学的品质。”

在由凤凰网教育、凤凰网公益、凤凰网视频和数字佳信“网上高招办”联合主办,中国移动担任战略合作伙伴、京东校园担任顶级合作伙伴的“高招面对面”2020年全国百所名校高招直播宣讲会上(直播回放),西北农大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遇春如是说。他和本科招生办主任李景星还一同介绍了学校概况、招生政策、人才培养、学科情况,并就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做了解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代变了,要用新的信心看待农业院校

>>学校概况

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源地 办学86年

西北农大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农大)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建于1934年,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为西部地区农林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校长吴普特曾用21字概括西北农大的发展:应国家使命而生,应国家使命而为,因国家使命而兴。

国难当头,外忧内患,东部地区战乱,在西部建设一所大学的需求非常迫切,最后在陕西杨凌,国立西北高等农林专科学校应国家战略而生。此后,西北农大便肩负着建设大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重任,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努力耕耘,这是使命担当。

培育小麦品种挽救半个中国

西北农大的赵洪璋和李振声两名院士,四次主导了我国黄牌地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之后,西北农大便把粮食安全,特别是小麦品种更新的国家任务扛到了肩上。

“有一组统计数据,中国人吃到的四个苹果中,其有一个苹果就来自于陕西。在陕西,西北农大不遗余力地推进苹果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化。”陈遇春说,这就是应国家战略而为。

将这所大学办在西部,它的旁边就是农田,学校面对的是农民,做的是农业,学生与农业、农民紧紧相连,这是西北农大的家国情怀。学校看似坐落在陕西杨凌这样一个小镇上,但它现在是唯一一个农业自贸区。陈遇春认为这是一种世界眼光。

>>招生政策

计划招生5300人 贫困地区有专项计划

今年,西北农大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招生规模是5300人,另外还有95名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招生计划。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具体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跟去年基本持平。

李景星介绍,学校今年将继续继续单独安排国家专项和高校专项的招生计划,给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新增4个本科专业,47个专业按17类招生

西北农大今年还新增四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动物药学、茶学。

在招生政策上,西北农大主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学生入学后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今年招生的47个专业按照17个类来招生,在学校进一步扩大专业按类招生的范围的条件下,学生进校一年,学习期满后可以申请向学校任何一个专业申请转专业,一年级二年级有两次机会。能否被转专业所接受,取决于其申请专业当前的资源余量,即实验室、教室,特定的空间能否满足。

>>学科优势

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西北农大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建设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在有七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国家重点双一流学科。

学科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水利工程等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百位。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已经进入了ESI全球前1‰。学校的农、林、水、动、植物以及生物等五项领域进入了世界科学研究的一流行业。

>>育人计划

新增5个卓越班分流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西北农大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班的招生规模。在原有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的基础上,今年增设五个卓越班,涉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类、机械类、管理类,食品营养与健康类五个学科。

按照基地班、卓越班录取的学生,在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第三年在学科大类的平台下进行专业教育,在第三年末进行本硕分流,分流合格的学生在第四年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通道。卓越班的学生实施的是小班化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食品类专业全国唯一,中外合作项目专业能获两国学位

上文提及,西北农大今年新增4个本科专业,当中值得一提的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是全国西北农大首创专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本科专业。学校希望通过这个专业能够重点培养引领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未来科技人才。

另外,学院今年还开创了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教育项目——环境科学。由西北农大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办学,专业核心课程由亚利桑那大学选派优质教师资源来进行授课,同时学校也会专门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配备优质教育资源。

这个项目是今年首次招生,在全国有90名的招生计划。项目实施“4+0”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完成4年本科学习后,可以获得国内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还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学位证,三证具有同等效力。简而言之,只要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的学生,一进校就获得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双重证书。而且,该合作专业也兼容“3+1”“4+1”两通道,学生可以前三年在国内就读,第四年到亚利桑那大学就读;也可以完成四年本科学习后,第五年到亚利桑那大学就读一年获得亚大硕士学位。

>>走进农业专业

困境:涉农专业生源达不到学校期待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近十年更是形成了从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迁徙。乡村需要振兴毫无疑问,但社会各界包括即将选择专业的大学生在内,对农业大学或农学专业大多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并没有那么浓厚,这是每个农业大学需要破解的难题。其中,不少农业大学开始进行新农科建设,以此提高农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但农林专业要变成热门学科仍然道路漫长。

在西北农大工作近40年的陈遇春在这一点上感触颇深。农林院校的吸引力差,学生立志农业的兴趣不高,最终也导致每年涉农院校以及涉农专业的生源达不到学校培养所期待的优质标准。

一方面,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轻农的思想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农业近些年的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更新较低,这也导致了农业行从业人员的弱势,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也不高。

两者在前,农业大学即使做了专业改造,也和目前社会发展之间有一定距离。这就导致了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选择上对农业大学、涉农学科和涉农专业兴趣不高,其实会造成恶性循环。

破局:未来农业研究院改造传统专业结构

尽管如此,陈遇春还是很乐观,中国对农业、生态、粮食安全、环境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尤为重视,这个土壤还是存在,“只要进行内在的挖掘和统一,最终可能找到的出路就在农业身上。”

农业产业发生了变化,农村的形态变化,农民也发生了变化。陈遇春介绍,据最新统计,真正在农村的农民不到两亿,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西北农大作为推动新农科建设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提出了构建未来农业的理念。

陈遇春和同事们都明白,欲善其事,西北农大作为农林类学校需要大刀阔斧的整体改造。首先,要按照现代农业或面向未来产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去构建新的学科专业结构。其次,必须布局对传统专业进行深刻的改造和提升,不再只从传统产业属性区分,而是打通专业,用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来加持、融合和改造。第三个层面,需要学校创设专属农林类的人才培养体系,西北农大把这个体系概括为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西北农大创办了未来农业研究院,目前这个研究院已经和西安的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陈遇春相信,研究院能孵化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形态。

>>校园环境

作为农林高校,西北农大科技大学校内种着因地适宜的各种西部作物和经济树木,形成一个生态、农业和景观三大系统融合的花园学府,享有生态园林式花园大学城的美誉。

陈遇春觉得这个赞美很准确。曾有教育专家称赞,中国高等教育改来改去,没换过地方、没变过校园、没有破坏开始构建的大学格局的学校,在中国大学里是一种奢侈,西北农大是这奢侈中的精品。

每年,大学老师和科技工作者都会把自己的新产品拿出来和全校学生分享,免费的牛肉、蔬果成了西北农大学生的日常福利。

>>毕业动向

农林学院毕业去哪?陈遇春介绍,本科毕业生会会获得很多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每年有4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其中20%的学生都保送研究生。今年学校就有982名学生保送研究生,其中95%以上的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家双一流高校。

毕业就业方面,学校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负责学生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学校也在国内的一千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每年学校也会举办八次大型人才招聘会,每年给学生提供的岗位供需比达到了8:1,“可以说只要是有意愿就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陈遇春说。

近几年,西北农大的本科毕业生50%都进入到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国五百强企业。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反馈来看,各个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也非常高。

快问快答:

凤凰网教育: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根据实际情况理性择优报考西北农大科技大学,填报志愿,请两位老师再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寄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景星:

首先,考生要熟悉我们在各个省的招生政策规定,按照规定去填报志愿,读懂大学的招生章程。

第二,建议考生一定要充分地去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性投档。在填报的时候,建议将院校志愿拉开层次,有梯度,避免将来在录取的时候滑档。在专业服从调剂方面,建议考生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避免被退档。

第三,建议考生亲自去参与志愿填报,切忌完全由家长去代报,或由他人来代报。

第四,建议考生还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专业的关系,可能有时候选择的学校不一定能够满足专业,选择了专业可能也不一定能满足学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遇春:各位考生和家长,在今天这个历史阶段,我们一定要对农业充满信心,对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充满自信,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前景。时代变了,农业变了,农村变了,高等农业院校焕然一新,我们应该用新的姿态、新的信心去看待,希望更多考生和家长关注农业、关注农林高校,投身到农业科研与教育中来。

凤凰网教育: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一下在西北农大科技大学工作、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遇春:友爱、梦想、担当,我认为这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在西北农大科技大学里的所学所获。如果再加一句话,就是我们一起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中国标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