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双榆树第一小学:跟着农业科学家“称重”一粒粮食!
教育
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北京市双榆树第一小学:跟着农业科学家“称重”一粒粮食!

大家知道一粒粮食有多重么?很轻吧!普通的秤称不出它的重量!正因为人们眼中的它很小、很轻,才容易被忽视,对粘在碗边、掉落桌子的米粒视而不见……但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却说:“一粒粮食可以救活一个国家,但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一粒粮食到底是轻还是重呢?

2020年9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全体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齐聚开学典礼,本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的主题为“一粒粮食的重量”,全校师生与农业科学家、世界杂交小麦领域权威专家赵昌平博士一起感受70年祖国农业发展变化,关注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勤俭节约与爱惜粮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

·我眼看农耕

奶奶告诉孙女:“小时候,粮食无法足量供应。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证。买粮食有粮票,买食用油有油票,买蔬菜豆腐用副食票……那时物资短缺,个人份额有限,如果份额用完了就只能饿肚子……那时候,能吃一顿白米饭,吃个带肉星儿的菜,简直要幸福得飞起来!” 我国拥有全世界20%左右的人口,却只拥有世界7%的耕地。曾有美国学者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表达了对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忧。几十年过去了,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人们的餐桌从单调、紧缺,到如今的营养均衡、合理膳食,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中国农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

看到数据,让人无比自豪,可农业危机并未就此消失,一些浪费的不良现象却层出不穷,我国每年在餐饮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亿斤至10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家粮食生产量的6.0%至7.5%……同学们不禁发出疑问:有一天,粮食危机真的来了,你不会后悔么?

·赵昌平伯伯带你走进杂交小麦的世界

玉米:1908年第一个杂交玉米品种诞生,2018年全球商品化率约98%,中国98%;水稻:1973年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诞生,2018年全球商品化率约20%,中国50%;而小麦:1974年第一个杂交小麦品种诞生,2018年全球商品化率却<0.1%……由于小麦的基因序列复杂,所以至今都未能实现全球商品化的梦想。无论是1951年,美国T型不育发现,还是1970年,英、法化杀剂研制,最终都未能成功,而1992年,中国光温敏不育发现二系法取得了成功,是我国独创,且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

2019年G20集团国际会议,为国际杂交小麦改良开展专项会议,赵昌平博士伯作为唯一的农业科学家参会,并代表中国进行分享交流。北京二系杂交小麦体系,很好地解决了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的科学难点和技术瓶颈,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产业化的国家。赵伯伯开心的告诉孩子们,杂交小麦已经开始在我国大面积培育和种植,如果顺利,每年又将解决7000万人的口粮。这是赵伯伯和他的农业科学家团队二十几年如一日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场的每个人都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这一份自豪,也为了无数农业科学家一生钻研的可贵精神,都应珍惜每一粒分量十足的粮食!

·厉行节约 我有妙招

暑假期间,双一“树仁公益团”的孩子们开启非常有意义的垃圾减量实践研究。孩子们线上会议研讨设计表格,并定期进行线上总结和分享,过程中学科知识得到实践应用,热爱劳动的品格逐步形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奉献爱心更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

52名同学,52个家庭,加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个家庭约3到5人,所以共约200人参与这次实践。在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下,一个月里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人均垃圾日产量均有下降趋势,据统计,200人一个月里共减量厨余垃圾1073斤,其他垃圾276斤,可回收物795斤,有害垃圾58斤。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一个家庭,多个家庭,多个人的力量就无穷大。尤其在厨余垃圾中剩菜剩饭的节约量,200人一个月的量大约是284斤,按照每人每月需要约65斤食物,284斤是一个人4个半月的口粮。双榆树第一小学有1500余名师生,1500多个家庭,约5000多人,一个月的节省能达到7100斤,这些粮食可以提供109个人一个月的口粮。积少成多,如果全国人民都贡献一点力量,节约下来的粮食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小视频)

·少先队发起“拒绝浪费•‘光盘’行动”

学校少先队对全校学生、少先队员发出行动倡议,号召全体: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队委向各班行动监督员颁发电子钩秤,记录每日节粮成果,杜绝浪费,从每餐光“盘”开始。

随后一年级新生代表,面向全校师生、线上的爸爸、妈妈们,表达加入双一大家庭的由衷喜悦,并决心向哥哥、姐姐们学习,一起践行节约,莫等闲!

·校长新学期寄语

丁凤良校长的新学期寄语:跟孩子们分享感恩的意义。感恩帮助,感恩时代,感恩生命,所谓感恩帮助,就是要对周围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心怀感恩,感恩成长路途上一切善意的关心,一切默默的付出;所谓感恩时代,就是要对这个时代心怀感恩,感恩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在新冠疫情面前,我们的白衣战士不畏生死、迎难而上。在洪水灾害面前,我们的武警官兵,舍生忘死,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面前,我们的扶贫干部,不忘初心,全力帮扶。正是他们这些人,挺起了时代的脊梁;所谓感恩生命,要对自己的生命心怀感恩。生命是前辈的最珍贵馈赠,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负韶华,时时刻刻敬畏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不浪费青春,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释放出生命应有的精彩。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养成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从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篇作业开始。厚德方能载物,感恩才能致远。新的学期开始,衷心希望同学们,老师们,心怀感恩,充满激情,相携互助,共同成长,为彼此留下美好的、值得珍视的回忆!

·社区“责任田”认养计划揭晓

双榆树第一小学,实践育人,弘扬精神,树知行合一之人,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践行劳动。本学期开始,学校学生成长研究中心逐步开发“耕种课程”,力求让每名学生在种植劳动中,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在中关村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认养双榆树公园部分绿地,作为学校耕种课程实践基地,中关村街道还将投入厨余垃圾处理仪器,帮助同学们将学校可用于农田施肥的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用于责任田种植,让学生形成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垃圾回收、科学处理,直到精准再利用的全过程,在实践经验中理解其中的道理和重大意义。中关村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城管科科长冯扬叔叔将“责任田”标志牌颁发给学生代表,从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仿佛已经看到责任田中农作物茂盛生长的喜人景象!

·第四届家长导师团成立!

学校第四届家长导师团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成立,导师团成员接过校长手中聘书的时刻仿佛接过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愿意与学校、老师们一道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孩子们再次唱起这首歌时,已经对其中的不易和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信你看看孩子们中午的光“盘”行动,答案就在其中……

线上观看也认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