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自己并不优秀”|九百万毕业生的求职突围
教育
教育 > 职场 > 正文

“我承认自己并不优秀”|九百万毕业生的求职突围

撰文/武俊、实习生马博文

编辑/梁超

“在宿舍静静躺了一个下午,很难过,很失望。”

4月的一个下午,北京某211高校研二的张风龙看到此前面试的一家中央媒体公布了录用名单,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不甘心的他立刻给这家媒体打了电话,再三确认不会有递补录用的机会后,他才挂断了电话。

张风龙几年前就做好了职业规划:毕业后进入央媒,工作体面,还可以解决进京户口。为此,读研的两年间,他不断地在各大央媒实习,参加就业力大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外文局主办的业务比赛中获奖……然而一次次面试的结果,都在打击着张风龙原本满满的信心。

张风龙的遭遇并非个例。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再创新高。

投简历、面试、实习,人生换了考核课程,内卷裹挟的洪流中,应届毕业生们在求职季里艰难突围。

“我承认自己并不优秀”|九百万毕业生的求职突围

“考研”VS“找工作”

李峰就读于某211大学金融专业,成功保研之后只休息了一周,便再次找寻实习的机会。最后他被国内排行前五之一的证券公司成功录取,做辅助IPO的工作。

“要比综合能力,我们班没有人能比得过我。”从小争强好胜的李峰做任何事都要争第一。大学期间,他在校担任班长、学校新媒体部干事,大一就计划去实习,成功保研。即便如此,李峰也在找工作中感到“内卷。”

李峰告诉凤凰网教育,现在的实习岗位当初收到近80份简历,应聘者都是已保研或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最后只要了五个人。

大学四年间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实习,尽管这份实习加班严重,每天晚上回家都已经是十点之后,他还是“挺喜欢的”。

其实这家公司也给出了实习之后可以转正的机会,但是李峰并没有考虑接受,原因在于他还在寻找“理想中的工作”—— 去省级以上的银行,工作强度小,薪金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加班不会很多。

每年四五月份,毕业生都像站在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背后是不同的人生轨迹。

李峰告诉凤凰网教育,他所在的班有一半同学选择考研,其余考事业编,真正选择就业的人仅占十分之二。

就业压力之下,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求职毕业生的首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3.8%、45%、48.23%。易观大数据分析机构联合新东方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同样认为,往届生考研比例在2020年仍保持增长。

“因为考研失去实习机会,就业缺乏优势,身边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二战、三战。”李峰说。

数据之下,考研无异一场赌博。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377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36万,同比增长约11%,预估今年将有200多万人落榜。

事实上,李峰家境殷实,他也坦承家里安排个工作不是难事。但“争强好胜”的他还是觉得,如果研究生毕业之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还是会选择继续读博。

“找工作太难了”

考研继续深造并不意味着能找到好的工作。

本科学广告学的陈妍,考研时选择了戏剧影视文学,并考取了北京的一所985高校。在她看来跨专业考研寄托着她对影视传媒行业的热爱。

但是读了两年研究生之后,陈妍察觉到热爱并不能支撑她找到理想的工作:身边求职的的同学并不多,一部分研究生同学在跟剧组接私活赚钱,另一部分同学整天拍片子参赛、想着获奖并以此出名。

在陈妍看来,拍作品参赛那条路太苦,跟组虽然赚的多但不会有大成就。今年毕业的她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实习,目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做剧集宣推的工作。她所在小组的实习生大多数都是本科。

在此之前,她在国内某一线喜剧人工作室实习并成功获得了转正机会。身边朋友、老师当初并不赞同她去大厂,而陈妍的回答则是“我太想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为了“想做的事情”,陈妍几乎把所有的跟影视有关的较为知名的公司都投了一遍。多番面试下来,她甚至总结出经验“一个实习生能做多重要的工作呢?面试的时候展现出自己很平易近人,是很开朗的人就可以了。”

起初陈妍并没有想要留在大厂,但公司的氛围让她改变了观念。

“和我一样的实习生们都拼命地想留下来,这种氛围让你不自觉地也想留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留在北京,现在的公司有指标能解决落户。”

陈妍没有想到,最终拿到大厂的实习岗位需要经过六轮面试,近四个月的时间。

据陈妍描述,她所在大厂有着严格的管理体系,每个实习生都有积分表,平常参与活动、项目都会有相应的积分,每个月都会考核。

入职之后先签三个月,三个月之后通过后再签三个月,之后若没有转正机会就会被淘汰。那次六轮面试,陈妍的同学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

“找工作太难了。”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应届生张芳在投出数百份简历,却都石沉大海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而数据也在佐证着她的感慨。

智联招聘《2021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2021年春招中,平均每44人竞争一职,竞争指数环比上涨9.9人,国有企业平均73.1人投递同一岗位。

张芳最后收到了两份offer,权衡之后她选择了去律师实习。虽然面试时,被问到生活费多少、家里开什么车,这让她多少觉得内卷,还被压榨,但是因为“最轻松”,她还是选择了。只是张芳也觉得,现在的实习是应付和将就。

没有人可以轻易拿到offer。陈妍、张芳毕业于北方,李峰将在南方继续读研。岗位竞争中,他们的境遇反映了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现状。

“现在给毕业生的机会不是很多,整个就业环境特别卷,优秀的人太多让你不自觉地努力。”张芳说。

飙升的毕业生数量也无形中加剧了就业竞争,与此同时,企业就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去年疫情冲击下,众多企业进行了人员精简与组织重构。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57.7%的企业提高了人才招聘标准,15%的白领经历了企业缩招,12%白领有被企业取消offer的经历。

应届毕业生面试也更加难以通过。“学校好、参与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有自己的想法、对社会有一定了解、不只是单纯的学生思维。”这是某中型企业HR招人的考核标准。

“我承认自己并不优秀”

不论如何,能找到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工作是幸运的。李峰在他所在的班级里感受到,无论是实习还是正式就业,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舒适的同学只有20%左右。工作不适合自己、工作氛围不好、加班强度大、工资低是他们大多数人抱怨的点。

陈妍也在千辛万苦拿到offer之后,感受到了所谓的“办公室政治”。

“仅用一个下午时间,小组的同事就把新领导的人生履历、情感史研究透了。可是我们和新领导都还没见过面。”

陈妍发现同事没事干就在“摸鱼”,项目空档期一整个下午在睡觉。入职一个月之后,陈妍很羡慕别组实习生可以参与A级项目(该大厂项目重要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类为S、A、B、C),目前处在空档期的她觉得难以成长。

“没事可做,那就没有可展示我能力的地方。”

“比别人晚来,积分也比别人落后。现在也没参与项目,如果转正就是逆天改命了。”

费尽心力入职之后,陈妍觉得自己没有可以留在大厂的底气。

迷茫的不仅是陈妍,李峰某次出差回来已是午夜,没有末班车,一个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从小顺风顺水长大的他在那一刻也不禁问自己,“我才二十一岁,为什么要把自己逼成这样。”

“我真是无业游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实环境让陈妍无奈也让她陷入迷茫。北京的实习结束之后,她准备暑期去做电影节,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

而自小在南方长大的张芳,大学四年依旧没有习惯北方的气候、饮食。毕业后,她想回老家重庆,找份离家近、按时下班的工作,“不想卷了,也卷不动了。”

像张芳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BOSS直聘《2021互联网公司应届生吸引力报告》分析的80多万求职应届生案例中,2021年,仅36%的应届生希望到北上广深工作,而在三年前,这一比例是51%。

“我就是这个人生态度。”张芳觉得,寝室四个人里她是最差的一个。

就业还是考研?去哪里生活?找什么样的工作?毕业生即将要进行新的人生选择。这个过程也好像一次军备竞赛,在或错或对的选择中,好像没有人能到达终点,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漩涡。

文中被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