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教育负担不降下来,没人敢生
教育
教育 > 正文

评论|教育负担不降下来,没人敢生

撰文/ 杨三喜

可以生三孩了!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计划生育政策不断优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今年的放开三孩,民众的生育选择自由权不断扩大。很多人虽然欣喜于生育政策的放开,却对政策的放开能否进一步刺激民众的生育热情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全面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政策就没有达到预期,不仅没有出现生育高峰,反而出现生育断崖。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续4年下降。2017年出生人口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降为1465万,2020年则降到了1200万。在“全面两孩”施行五年后,人口生育政策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正是基于人口出生数量持续下降的现状。

毫无疑问的是,要想提高民众的生育热情,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为支撑。说到底,是生育成本高限制了民众的生育积极性,而生育成本中最主要的又莫过于教育成本。从“托幼难”到“入园难、入园贵”,再到学区房价格不断高涨,每一样都把年轻的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在“鸡娃”盛行、教育焦虑弥漫的当下,校外教育方面投入更是一个无底洞。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显示,“子女教育”问题在家庭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中占比36.19%,名列第三,达到了过去5年来的最高点。教育焦虑的背后既是经济投入的压力,也是激烈的教育竞争本身的压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正是着眼于通过构建一个更加普惠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降低民众的教育负担,以提升生育积极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过去一直是教育一个难点、痛点问题,经过这几年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治理小区配套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缓解。未来是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责任,提高公办园比例,不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在0-3岁的托幼服务方面,年轻的父母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尤其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照料的依然是一个难题。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一方面要求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完善托幼服务政策体系,加大托幼服务投入,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幼服务,切切实实解决托幼服务难题。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负担来自于购买学区房的压力以及校外教育投入的压力。对此,一是要落实“防住不炒”的要求,防止以学区房为名炒作房价,一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集团化办学、指标到校等方式推动区域教育均衡,降低住房的教育属性。

减轻校外教育投入负担方面,则是要落实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做好课后育人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使学校教育育人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改善校外培训机构扰乱教育生态、刺激教育焦虑、增加家庭投入负担的问题,通过打击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贩卖焦虑等校外培训乱象,切实减轻民众的校外教育投入负担。

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将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降下来。通过构建适应“三孩”需求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把老百姓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让老百姓生得起、养得起、放心生,生育积极性才能提高,也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