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教育
教育 > 正文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提起职业教育,或许很多人会想到成绩不好。不得已上职校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难摆脱工厂流水线打工的命运。这或许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一角,但一定不是全部。

“双减”之后,k12赛道遇冷,在线教育巨头纷纷转型职业教育。国家层面,中办国办发文鼓励上市公司举办职业教育,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如何突破难点、痛点,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职业化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教育承办的凤凰网2021年“育见美好”教育峰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刘丽彬、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剑桥Eos教育中心主任杨旸、华博特教育集团董事长徐前、多鲸资本联合创始人姚玉飞、凤凰网内容商业化部总经理王立贺等数位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资深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之道。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如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但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固有观念下,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教育被打上低质量标签。应如何改变传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快40年,在职业教育领域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的陈李翔表示,教育本身是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生活的,而职业教育是每个人的教育,“有事情不会做就要接受职业培训”。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他也不否认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偏见,扭转这一偏见是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的。他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孩子们,开始自主的选择了职业教育的赛道,他们希望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职业院校则要保证教育和学习内容,是跟工作直接结合,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去开启这一转变,需要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做出更多具体的措施。

改变偏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认知差距。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长刘丽彬也认为这需要“全社会来努力,理性理性再理性”。曾在北京做过中学老师,在基础教育工作过20多年,作为了解两类教育的“跨界人士”,刘丽彬认为,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适应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以及适合孩子真正的需求。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刘丽彬谈到,当下很多家庭为教育高度的焦虑,产生了资源错配的问题,一方面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支撑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很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干,而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好的大学,现在却找不到工作”。

国家的实体经济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大国工匠”来支持产业转型。从当下的教育体系进行变革来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两个不同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从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硕士,博士打通。并驾齐驱,两个类型要横向贯通。同时,用人机制也需要改革。从职业院校的办学来看,“教育本质就是立德树人,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规律来创办我们的学校,改进教学模式、育人模式是根本。”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需求才是核心

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而是跟普通教育并行的另外一条人才培养轨道。在此过程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合作如何为发展“优质职业教育”赋能?

华博特教育集团董事长徐前认为人才结构和整个产业迭代是密不可分的。华博特集团与多家全国知名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院校企业资源对流。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徐前表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市场需求才是核心,“我们以前职业教育讲到职业工人,就是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今天的产业结构在变化,市场需求,技工收入真的低吗?不低。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和工地里面搬砖的不一样,技术岗位,人才专业性带来的不可替代性,是经营岗位,管理岗位不具备的。”

如何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职业人才?徐前认为,最懂得教育的还是在高校,高校懂得这个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但是同时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迭代速度,跟不上社会产业的迭代速度,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到现在出现了无数个新工种,新岗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由头部企业作好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然后联合高校来系统性教学,企业懂需求,不懂得课程体系;学校最擅长教书育人。徐前也预测,未来20年校企合作会达到企业为主导,校企融合的产业模式。

从国内外整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看,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杨旸提到,产教融合也是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很重要的模式。

面向2035的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双向赋能过程

杨旸所在的剑桥 Eos 教育中心今年9月份发布了一系列的数据报告,关于产教融合,产业模块在整个职业教育培养当中,各国所占的比例统计数据,各个模块都有什么内容,从课程内容和形式到模式都可以借鉴。杨旸也强调“自生成”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匹配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优势,联合产业的力量,职业教育学院的力量,甚至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的学者力量来共同研发和探讨属于我国自己的模式。

陈李翔认为,把教育的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融合在一起,这种合作才有价值。“最终是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必须要整合创新,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学校的创新,是双向的,互相赋能的过程,这种产教融合才有意义。”陈李翔也建议院长和企业负责人建立对话机制去主导和推动校企合作。

资本改造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典型

从职业教育的资本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职业教育融资事件达超过20起,融资规模超过6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资本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表示,通过产教融合,产教合一的形式,让高校和企业接轨,目前是最好的时候。企业和产业抓住更好的机会实现与职业教育体系相互互补,从而最终分享各自需要的利益,并达到育人目标,使社会有真正需要的人才,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来自己应该给社会供应的人才,学校获得自己的发展和社会声誉,企业也在自己的人才培养,紧缺人才的供给方面达到一个平衡。

政策利好,资本入局,已经在赛道里面的竞争者,参与的人如何能够站得更稳,发展得更好?姚玉飞表示,从5月份之后开始研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领域,曾去过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两次,是中职技校为主的学校变成一个高职院校,现在是27000人的学校,是非常大改变的学校,也去了刘丽彬校长的办公大楼,“办公楼底下的11层都是产业学院,电商学院6000学生,汽车学院也是大几千学生,包括有一些AI、智能类的专业,学校里面还有电竞的省队,他们就是资本改造地方性的高职院校的典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