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已百日有余,教培行业发生巨大动荡,家长对此也有自己的疑惑和担忧。在这一新政下,学校、家庭、社会培训机构三者的功能都有了新的定义,如何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完美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培养阳光自信的孩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成为了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教育承办的凤凰网2021年“育见美好”教育峰会上,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研究院院长何军、广州八一实验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申东红、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蔡练、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城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黄炜、深圳市新安中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谢芳青共同探讨中小学未来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路径。
以课程标准为教育质量抓手 让课后服务更有趣
这次的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到了本真的状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研究院院长何军认为, 多年来的教育模式,让社会整体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状态。双减政策下,主要应该在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三方面进行提高。他说:“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核心。原来在以升学为主导的教育过程当中,人们普遍认为提高分数就是王道。双减之后,应该从原来显性的、短期的、工具性的价值追求,转向长期性的,体现教育本质的总体价值追求,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让孩子的发展可持续,让孩子回归到教育的本真当中。”
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即将出台,学校和老师应该把课程标准作为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抓手,使课程标准真正在课堂当中落地。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业将成为课后服务的关键环节,它是体现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如何回归课堂,让课程变得更有趣?八一实验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申东红认为,新政之下,学校应该设计特色化的作业,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兴趣特长。他所供职的八一实验学校,以“军旅文化”为特色,基于自身办学特色,设计了红色主题。他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当年重大的主题事件,为学生布置项目化的特色作业。这种以学生为中心,项目设计和执行为主的作业模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一种开放创新的学习模式。“这种作业模式主要可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让作业回归育人的本位上,通过红色主题作业,让孩子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二是素养导向,以孩子核心素养的生成为导向,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培养。三是多元整合,跨学科的学习整合推动孩子的多元智能发展,将德育、智育、劳育、体育、美育融为一体,可以实现学校和家庭力量的连接。”申东红说。
让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实现平衡发展
新政策下,学校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社会培训机构淡出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成为了必须重视的一环。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党总支书记蔡练说:“人的幸福基因在教育当中的比例,我认为家庭教育占比是50%,学校教育是30%,社会教育是20%。”习惯培养、规则意识、敬畏之心、健康心理,这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双减时代下,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有着“积极教学”理念的深圳市新安中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谢芳青认为,双减形势下,老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积极教育当中,我们说PERMA,P就是积极的情绪,E是投入,R是积极关系,M是意义感,A是成就感,老师和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同时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每一项活动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家长也伴随他们的成就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这就是我们说的幸福。”在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城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黄炜看来,人的成长过程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浪漫化阶段,强调思维上的自由,教学上面的适当引导,学生在这个阶段里应该有探索,有激情。第二个阶段,是精确化阶段,强调纪律和专注集中,保证知识精确。他说:“如果没有浪漫化的阶段,孩子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也会对随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黄炜认为,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容易造成内卷。过去的测评,通过分数来呈现,造成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这不是中华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孩子。归根结底,更多的需要通过老师的努力,社会应该想方设法减轻老师的压力。
何军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非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机构可以立足于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给他们提供具有选择性的课程。而对于家庭教育,他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原来是孩子在赛道上,条件好的可能有车子。新的模式是,我们陪着孩子共同站在跑道上,绝对不是原来讲的输在起跑线的跑道,现在说的跑道是漫长的马拉松的赛道。”
告别唯分数论和短期功利主义 让文化浸润孩子的内心
教育新政的出台,是告别唯分数论和短期功利主义的信号,也是教育体系转换的标志。学校应该抛弃以前种种立竿见影的做法,回归到正常的初心。
蔡练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应该眼中有人,心中有爱,把孩子放在学校最中央的位置,他们不再是机器、工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应该使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最大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的功能是知识的传递、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培养,人格的形成,学校教育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本的功能,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成长空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可以体验到百味人生、挫折教育,构建家国情怀的共振。
学校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时潜移默化的,学校文化给孩子最好的滋养就是让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价值追求沉淀在孩子的基因里。申东红在谈到自己任职的八一实验学校时说:“我们学校的门口有雕像,雕像上的内容时学校从哈尔滨到天津,武汉,广州迁移的过程。走进校园,学生会看到学校的发展历程,旁边的英雄广场,是董存瑞、邱少云的英雄雕像,旁边是毛泽东女儿题写的红色大字。每一个八一的老师都能感受到执着和拼搏的精神。文化这个东西不用老师做什么,孩子就会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让他展现出大气,锐气,不同的精神风貌。”
谢芳青表示,当从教育本真出发时,成绩这件事就会水到渠成。只要在寻找教育的本真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孩子就会呈现出积极教育下阳光自信向上的特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