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仅1.9公里,78年前的复旦新闻馆在这里重现
教育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离校仅1.9公里,78年前的复旦新闻馆在这里重现

1945年,在离复旦大学现址1400多公里外的重庆北碚,时任新闻系主任的陈望道先生自筹资金建立了中国高校的第一座新闻馆——复旦新闻馆。开馆时,新闻馆门口挂起了一副“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对联,成为78年来一代代复旦新闻人的精神感召。

2021年,在陈望道先生130周年诞辰之际,电影《望道》正式开机。影片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提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表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陈望道昔日四处奔波、筹措资金搭起复旦新闻馆的故事也得以呈现。

电影《望道》海报

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电影《望道》将于今年3月24日与大家见面。为配合电影上映,2022年末,由上影集团牵头,上影知名美术指导吴嘉葵(代表作品《1921》等)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SFC EVENTS创意团队共同设计策划,并由上影制作完成的“复旦新闻馆”实景空间在SFC上影影城国华店(距复旦仅1.9公里)落地。

让电影场景走出大银幕

“这是一个在战乱中坚持真理,在暗中寻光的地方。”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创意营销总监刘芸回忆起创作初衷,她直言影片里重建新闻馆的片段对她触动很深。作为电影从业者,她希望把这份启发带出电影。

“复旦新闻馆”文献资料

新闻馆坐落于影院大厅,占地约60平方米,堪称“复旦新闻馆”的迷你版。面对有限的空间,创意团队在设计中加入了各种小巧思,浓缩呈现了电影气氛。

新闻馆

在外观上,设计团队着意保留了影片中新闻馆的门、窗、梁、柱的整体框架和做旧工艺,还原复古的氛围。通透的顶梁设计和活动门窗让新闻馆宜开宜合,兼顾不同活动场景所需的开放性和私密性。

在陈列上,偌大的“新闻馆”牌匾、“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横幅、黑板与桌椅构成的课堂景观描绘出复旦新闻馆的底色。团队从道具仓库中找来了符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格的雕花套几、电话机、打字机、照相机、搪瓷灯等“老物件”,于立柱上安装了新闻系特有的报刊栏,年代感十足。

“复旦新闻馆 天下记者家”黑板一角

富有年代感的老相机

具有新闻特色的报刊栏

“新闻馆”牌匾下方还有一个小彩蛋——一左一右两张深色课桌是从电影《望道》片场搬来的道具原件。这是上影集团的制景师考证后为电影特别定制,在电影画面中也多次出现。

电影中的课桌

“复旦新闻馆”在向历史致敬的同时,也选用了一批符合现代、年轻审美的家具,给空间注入了年轻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浅色木质桌椅、透明亚克力桌角、硬朗的不锈钢书架等,平衡了整体的新与旧、可看且可用。

打造复旦特色的“文化空间”

电影《望道》将于近期与观众见面,目前已同步开启点映及电影党课场次。“复旦新闻馆”也已对外开放,观众观影前后可以自由入内参观、打卡拍照。电影正式上映时,“复旦新闻馆”将作为主题场馆,承接电影访谈、学术赏析、映后交流等活动。

与以往活动装置普遍采用“快闪”模式不同,“复旦新闻馆”的概念将常驻SFC上影影城国华店,并不定期变换风格,成为影院一道新鲜又独特的风景。“新闻馆是一次对上影出品电影场景赋能‘影院+’的尝试。”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张晏介绍道。因此,在对电影画面实景还原的基础上,设计团队贴合年轻人的审美,于馆内设置了现代风格的图书角、咖啡吧,实现书刊阅览、沙龙分享、咖啡茶歇等功能。之后,幕布和投影仪的架设也会给新闻馆带来更多可能性。

图书角

咖啡吧一角

“我们希望新闻馆成为复旦学生的校外电影研学、灵感碰撞的‘文化空间’。”张晏说。闲时来新闻馆喝杯咖啡、阅读书架上的电影研究著作,或是和三五好友在馆内看场老电影、参加一场作品分享会、聆听一场大咖对谈……未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将与上影集团共同探索形式丰富多样的艺文活动,通过这座迷你版的“复旦新闻馆”持续输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文化内容,在融合与交流中形成更紧密的文化连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