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在京召开
教育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因应未来巨变和新的发展目标,教育该如何作出转型?9月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京举办"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主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做开场致辞。他提到,疫情之后,中国教育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很难对它的发展变革定位”。

杨东平认为,我们的教育环境已经从资源型需求转变成为对于更高的、更深的教育需求,包括对人的发展,可发展性等。

作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合作伙伴,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的代表王静表示,儿童的发展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2021年“双减”和2022年新冠疫情,给中国教育生态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线上授课改变了普通授课的方式,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疫情重塑的教育生态,是我们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历程”为题做了报告。他强调,增强教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我们新的历程中需要突出注意的问题。“教育本身要因应未来的巨变。每一个教育当事人要不断的更新自己,不断的向前,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社会和了解人类,了解我们的未来。”

随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以“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的改革与发展 ”为题作发言。

他表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2023年高考报名达到1291万,最终1200万的录取率,我们已经进入到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实际上现在的孩子想上大学基本都能上,但是,我们的教育焦虑却没有得到缓解。

在熊丙奇看来,我们必须以质量作为主线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无法再以规模论发展了。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则以《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共享教育”为例 》为题,做了主题分享。他表示,教育到了今天,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在这种差异不能够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数据串起一张网,让数据来发声,让数据来洞察孩子的需求。

“真正的优质的资源像空气一样弥散在每一个角度。让每一个家庭和孩子每一所学校渴望进步有阶梯,希望成长有营养,不因教育而焦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的发言主题为《心理因素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她建议家长和教育者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的习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

随后,熊丙奇、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善槐、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牛建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冯婉桢以及半月谈记者原碧霞就“面对人口新形势,教育如何变革? ”展开了圆桌讨论。

此次研讨会还预告了新书 《中国教育观察(2022)》即将发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