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在贸大发布:动荡时代建设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
教育
教育 > 大学 > 正文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在贸大发布:动荡时代建设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百年大变局之下,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价值链?如何理解全球价值链重构之路?11月16日,《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暨全球价值链发展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活动现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亚洲开发银行(ADB)、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共同发布了《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并围绕“动荡时代建设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议题开展论坛研讨。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在贸大发布:动荡时代建设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

现场图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线上视频演讲)、世界贸易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所长Kyoji Fukao(线上视频演讲)、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Ernest Zveglich Jr(线上视频演讲)、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世界经济论坛数字贸易与地缘政治部门主管Simon Lacey、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Adam Dunnett、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副主任及世界银行前副执董张敏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瑞士日内瓦智库“多边主义之友小组”创办人兼CEO卢先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副代表李鑫、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新加坡国立大学Henry Yeung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高宇宁、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Elisabetta Gentile、Mahinthan J. Mariasingham、Angelo Jose B. Lumba、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孟渤、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学家Victor Stolzenburg等出席了报告发布会并作为论坛研讨嘉宾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发布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强主持。他表示,这次发布会将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平台,促进学术界、政策制定方与业务实践者的深度对话。《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导,联合亚洲开发银行(ADB)、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共同发布的第四期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系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系统介绍全球价值链理论、实践和政策的报告系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在致辞中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一直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系列报告的重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深度参与者。全球价值链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的确可能因为短期不确定性加剧而遭遇挑战,也可能因气候、环境治理的改善等高水平发展目标而出现调整,但并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危机时期对于维持全球经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对《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她在视频演讲中表示,贸易之所以有效,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能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想法,《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系列就做了类似的事。构成《报告》基础的37篇背景论文,来自于20个国家和30多个研究机构的60多名作者,通过借鉴不同地区的发展观点以及我们各自机构的相对研究优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好的政策视角和建议。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亚洲开发银行(ADB)、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代表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之后,《报告》的编辑委员会主任、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邢予青,简要介绍了《报告》的内容。《报告》从包括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数十家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和高校选送的37篇背景论文中凝练出七个章节,围绕地缘政治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对价值链的冲击、能源价值链和半导体价值链重构、绿色和可持续价值链的构建以及全球价值链与包容性发展等若干热点议题展开论述。《报告》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全球价值链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帮助达成共识,以维护一个开放、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全球贸易体系,为人类福祉服务。

报告发布仪式结束后,三场全球价值链发展论坛围绕《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

动荡的时代与全球价值链韧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教授殷晓鹏主持论坛一的研讨。亚洲开发银行(ADB)经济学家Mahinthan J. Mariasingham、清华大学教授高宇宁、美利坚大学教授及世贸组织(WTO)前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世界经济论坛(WEF)数字贸易与地缘政治部门主管Simon Lacey,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出席论坛一研讨。

Mahinthan J. Mariasingham表示,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情形下,地缘政治和新冠疫情对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各国的集体努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有所恢复;尤其是在区域层面上,价值链的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他表示,从数据上,并没有发现任何全球生产回流的证据。

高宇宁谈到,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经历了贸易模式的重新洗牌。一方面,中国、美国、欧洲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中心和生产网络的核心,另一方面,贸易紧张局势和新冠疫情所带来的贸易成本攀升,确实导致了区域化和本土化。、

Robert Koopman结合自身经历,首先谈到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起源,并强调全球价值链贸易数据核算与相关政策制定的关联性与重要性。针对高宇宁谈到的数字化对全球化发展的影响问题,Koopman表示,数字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也需注意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数据鸿沟问题。

Simon Lacey认为,政策制定者以及部分媒体应更新对贸易的认识,也就是需要从中间品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重新考量贸易不平衡,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对消费者、工人,以及每一个人的正面影响。这对推动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赵忠秀着重探讨了两个重要问题:什么是有韧性的全球价值链,以及怎样做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链是有韧性的。尽管全球化步伐缓慢,但它并不可逆转。各国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并且加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政策协调,着重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我们应时刻谨记:在全球价值链所蕴含的国际分工与要素流动体系下,局部地缘政治的影响会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全置身事外。因此,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话和沟通,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共同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带来稳定的环境,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论坛一照片

论坛一照片

关键行业的全球价值链重塑

论坛二由《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编辑委员会主任、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邢予青主持。日本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新加坡国立大学Henry Yeung、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Adam Dunnett和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副主任张敏文出席论坛二的研讨。

薛进军从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变革、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链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会导致一些区域的价值链重构和能源转型。

Henry Yeung介绍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拥有半导体行业的全价值链生产过程。虽然美国目前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但美国也需与世界各国在芯片生产和设计上展开合作。

张敏文副表示,尽管有地缘政治方面的紧张局势,全球能源转型的脱碳依然是主要的趋势。全球对于低碳能源转型的投资,在去年达到了1.1万亿美元,低碳转型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绿色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一个主要瓶颈就是融资缺口。发达国家应兑现气候变化承诺资金,将其落实到位。全球应更加紧密的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促进贸易自由主义和便利化,远离保护主义的各种脱钩,保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Adam Dunnet从商会的角度谈到,友岸外包、回流和近岸外包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因此大部分欧洲公司并不打算离开中国。其次,数据化能够保障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所有公司都依赖数据,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极好。允许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价值链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坛二照片

论坛二照片

气候变化与包容的全球价值链

论坛三由《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苒主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孟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Elisabetta Gentile、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学家Victor Stolzenbur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副代表李鑫出席论坛三的研讨。

孟渤提到,全球价值链是关于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分配的全球博弈,当价值被创造出来时,伴随有污染和碳排放。在生产排放的过程中,谁是排放者,谁需要为此来付费,谁需要为此承担成本。然而,发展中国家本地的碳排放大多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需求,在减排道路上,发展中国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但同时也应得到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支持,以便能更好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全过程减碳。

王苒表示,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追溯碳排放时,发现有不少证据表明,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将碳排放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收益却流回母国,且存在第三国效应。因此,我们建议要建立一个激励基金,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当中去。

Elisabetta Gentile谈到,全球价值链的绿色化不仅是减碳,也包括减少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如果没有一个清楚的信息披露、监测机制,以及强劲的多边机制,实现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是不可能的。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往往想把责任推到自己所在的价值链上去,这是不合理的,主导企业需要承担起责任。

Victor Stolzenburg指出,目前许多全球价值链包容性方面的政策正在制定中。例如,欧洲目前在制定政策,对跨国企业实施调查,包括劳工和环境方面的考量。对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小型企业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这些政策将呈现不同的影响。相关证据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与就业中的工作质量、健康、工作安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的好处是公平分配的。对此,我们需要解决相关的市场势力问题。

俞建拖表示,《报告》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区分碳排放责任,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理解框架。而且,《报告》指出,在国家层面上,碳排放责任还应按照跨国企业来进行区分,这是非常有洞见的。如何敦促各国以及跨国企业等价值链的主要参与者承担各自的责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李鑫表示,《报告》很好地描述了全球价值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低收入国家、小岛国家面临着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即使它们并不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者。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我们如何能让发展中国家参与,使其能够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良好平衡,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论坛三照片

论坛三照片

论坛研讨结束后,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发表视频演讲,对论坛内容做出总结。他表示,传统的贸易数据仅仅是捕捉到了进口、出口的贸易数据,而没有能够区分贸易的目的。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全球价值链角度的贸易研究使其能够更好理解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从而能够有更准确的政策的制定。《报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同时,《报告》分析了半导体价值链、价值链的绿色化,以及再全球化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十分关切且亟待解决的,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先生图片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先生图片

在闭幕仪式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的所长深尾京司(Kyoji Fukao)在视频演讲中谈到,新冠疫情大流行、气候变化、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冲突加总在一起,集中考验着全球价值链的韧性。《报告》恰逢其时的强调了这些风险与挑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这为未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亚洲开发银行(ADB)副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Ernest Zveglich Jr.在闭幕致辞中也强调,全球价值链依然是促进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背景下,各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韧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