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有一位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的演员——羊羽。他的故事,是关于梦想、坚持与成长的独特篇章,吸引着人们去探寻他在这条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近日,《帅说》访谈节目主持人杜帅与羊羽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脱口秀演员的台前幕后。
节目伊始,杜帅与羊羽就脱口秀的定义与形式展开探讨。羊羽介绍,“脱口秀”英文名为“talk show”,它包含“talk”(谈话)与“show”(秀)两层含义,表演形式上既有与观众即兴互动创造启发词进行现场演绎的部分,也有演员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演讲稿进行文本加表演呈现的环节。羊羽还提到“Stand up comedy”(站立喜剧)这一概念,它在传入国内后被音译成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美国,许多单口喜剧演员会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与观众互动,进而演变成如今的脱口秀形式。
谈及走上脱口秀舞台的契机,羊羽直言是源于公司里爱接话茬、爱幽默调侃的习惯。同事的一句建议,让毫无专业训练的他勇敢登上开放麦舞台。杜帅好奇地追问首次登台的感受,羊羽笑着回忆,当时紧张到在办公室拿水瓶当话筒,反复背了一千多字的稿子,表演了五分多钟。幸运的是,观众很包容,即便稿子欠佳,也给予了他鼓励。 随着交流深入,杜帅询问羊羽脱口秀表演中互动与按稿表演的占比。羊羽表示,目前自己的表演中互动占了绝大部分,因为互动能更好地调动现场氛围,增强观众参与感。不过,互动也充满挑战,遇到刁钻问题,他也会大脑“宕机”,这时他会迅速换一个人互动。而对于表演时观众反应不一的情况,羊羽看得很开,他向杜帅解释,笑点因人而异,一个喜剧作品很难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若大部分观众不笑,就需要反思段子质量。
创作是脱口秀演员的核心挑战,羊羽向杜帅倾诉了每月产出新内容的压力。为了突破创作瓶颈,他不断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去经历新鲜事物。杜帅好奇羊羽如何平衡脱口秀现场和电视节目表演,羊羽表示,脱口秀现场更注重演出效果,而电视节目则需要输出正向价值观。他坚定地说,只要对脱口秀的热爱还在,就会一直坚守舞台,哪怕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给观众带来欢乐。
在交流中,杜帅和羊羽还谈到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羊羽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习成绩好能拓宽选择,但个人能力同样关键。他以自己学生时代爱接话茬为例,虽曾不被部分老师理解,但这锻炼了他的反应能力,为脱口秀事业奠定基础。他希望家长尊重孩子天性,不要限制孩子发展。
对于脱口秀与相声的差异,羊羽向杜帅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觉得相声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而脱口秀在国内虽处于萌芽期,但发展前景广阔,更受年轻人喜爱,因为它注重与观众共鸣,常围绕社会新话题展开,容易引发争议。同时,羊羽提到演出时要根据观众群体调整表演内容,增强共鸣。
杜帅对羊羽演出中的突发状况很感兴趣,羊羽讲述了一次剧场断电的经历。当时麦克风失灵,面对一百多位观众,他冷静应对,提议观众打开手电筒,一起唱歌等待“抢修”,这次意外还成了后续表演的有趣梗,展现出他出色的应变能力。
谈到中国脱口秀行业发展,羊羽向杜帅分析,国内对脱口秀管控相对严格,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让行业规范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在杜帅的引导下,羊羽还分享了自己从小的表演天赋,小时候在班会、文艺汇演模仿朱时茂小品,工作后也总能用幽默化解氛围,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如今,羊羽从最初登台的紧张恐惧,变得从容自信,但他对舞台的敬畏之心从未改变。他告诉杜帅,奶奶的话一直激励着他,上台后就是主角。现在的他,虽然还未成为大红大紫的网红,但已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他希望通过线上平台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看到作品。做脱口秀让他找到了热爱的事业,看到了清晰的发展道路。
这场访谈中,杜帅与羊羽的交流不仅展现了羊羽的脱口秀逐梦之旅,更让观众看到了脱口秀演员背后的努力与坚持。羊羽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只要找到热爱并为之努力,就能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