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濒危传统工艺红色目录编制
教育
教育 > 正文

中国首份濒危传统工艺红色目录编制

浙江师范大学“红录云承”团队在梁永峰教授的指导下,成功编制了中国首份《长三角濒危传统工艺红色目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该团队由张潇元、刘海燕、陈佳琳等10名学生组成,经过14个月的深入调研,走访了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的56家非遗机构和保护组织,以及105位工艺传承人,调研了582项传统工艺。在此基础上,团队借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保护系统标准,制定了“灭绝、极度濒危、濒危、目前无危”的传统工艺濒危分级标准,并构建了《长三角濒危传统工艺红色目录》。

团队负责人张潇元表示:“我们通过编制红色目录,旨在更精准地保护濒危传统工艺,并通过数字化再生方案,让传统技艺不仅能够数字化保存,还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团队还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创建”“长三角濒危传统工艺数字化再生策略”等方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这一项目获得了中国美术学院周武教授、浙江非遗保护中心郑金开研究员、常州大学覃会优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评价。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郑金开曾说:“它有利于为非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使保护工作更精准、更高效,值得推广到全国范围。”目前,团队已申请1项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国内外13个奖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