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闻|“创业教父”贾少华:职业教育向本科靠拢 走精英教育路是“自废武功”
教育
教育 > 精品深读 > 正文

育闻|“创业教父”贾少华:职业教育向本科靠拢 走精英教育路是“自废武功”

撰文 | 徐建凤

编辑 | 梁超

摘要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跟我眼前的大学生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不会读书。我就很奇怪,学生怎么不读书呢?”贾少华告诉凤凰网教育,看着两类学生之间的极大差别,他意识到,延续原来的培养的方式来办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

有话语权的人,都是会读书的人,他们总是从自身的体会、感受、能力出发,来对学生做出判断。他们以为他们面对的学生都跟他们一样会读书,实际上却是不一样的。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没有话语权,他们都很自卑,连自己的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讲,甚至不会讲,没有平台讲。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人的灵魂。我的学生不擅长读书,一上课,他们醒都醒不来。但是,我让他们去创业,一个个都活回来了,午休不要了,课外时间也不要了,双休日也不要了,连寒暑假都不要了。

职业教育应以经验为重,只需要抓住两点:一是理论够用;二是扬长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就像阅兵,正步走,谁都不能领先,谁都不能落后。我们不该拿学生不擅长的去折磨学生,让他们始终活在挫败当中。


“双减政策”落地后,高达万亿市场规模的国内教育培训行业迅速崩塌。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被寄予厚望,期许其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担。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一大批职业技术大学在2021年高考招生中陷入了“招生难”。聚焦职教统计了2021年12所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情况,数据显示,12所职业本科院校的投档缺额人数高达9174人。此外,陕西省两所本地“职业大学”在三轮征集志愿,甚至把标准降到本科线下10分,依然是缺额严重。

现在的孩子选择职业教育,是被迫的,是无奈的,因为无路可走才走的这条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贾少华一语道破了职业教育不被社会认可的现实。

据教育部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约为57.7%,这就意味着42.3%的初中毕业生会被分流。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坚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未来只有近50%的学生能上普高,普职比例再度下调。

初中被分流的这些学生,大多会选择一所中职或者技校继续学业,但这些学生最终很难学到真正的技术,毕业后只能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这也是为何家长们宁可带着孩子血拼培训班,也要把孩子送去大学的校门。

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用的,用人单位不愿意录取,宁可自己培养”,贾少华曾经深入企业调研后,发现大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毫无认可,而其中关键则在于职业教育自身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受社会尊重,冠之“大学”之名,却未承“大学”之实,职业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凤凰网教育对话有着中国高校“创业教父”之称的贾少华,与他一起探讨职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有着45年教龄的贾少华,在职业教育中所经历的那些抉择,能为职业教育带来哪些启示?职业教育能否依靠自身实现裂变?

育闻|“创业教父”贾少华:职业教育向本科靠拢 走精英教育路是“自废武功”

1989年,贾少华与他任班主任时所带班级同学合影

中专末路高职兴起

1982年,贾少华从杭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义乌师范学校。义乌师范学校是一所中专院校,这是贾少华与中专院校的缘起。它始建于1956年,因“文革”于1962年9月停办。1978年,教育复兴,停办16年的义乌师范学校恢复教学。

义乌师范学校恢复教学没多久,即20世纪80年代初期,本科和中专开始“分家”。为了给快速发展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工商财、农林水、师范、医护类等中专学校,开始实施从初中毕业生中招考学生的政策。这就是“初中专”的由来。

虽然后来中专院校走向末路,但此时,考上中专学校的学生,国家不仅安排就业,还解决户口问题。政策开始实施的头几年,初中最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乡镇里的学生,都选择报考中专学校,最终导致了当时一类学生读中专、二类学生读普高的现象。

“那时候我们中专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中考分数比义乌中学还要高许多。”贾少华告诉凤凰网教育,当时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跟中专的分数线是同一个线,但是中专优先录取,就把分数高、成绩优秀的学生录取到了中专。“很多农村孩子,为了早点有一份工作,户口能迁出去,就放弃了重点高中,填报了中专。”

中专院校招初中毕业生,全国各地的起始时间不太一样。在浙江,大约是在1985年前后,一直延续到1995年左右。“那十年,中专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那十年,也是中专院校最辉煌的十年。

贾少华印象里,大约是在1996年之后,浙江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就高过了中专录取线。“这时候,很多家庭也明白了,如果能上重点高中,以后的选择就更大。”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孩子读中专、中技,开汽车、火车、当老师。

1998年,在义乌师范学校耕耘16年,已是副校长的贾少华,却做了一个转身: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读。为何?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自己实践比较多,理论上需要再提升,如果再这样走下去,人生一眼就看到头了。”

第二个原因,“那时候已经感觉到,时代已经变了,中专的路已经走到头了。学校要变革,自己就要重新做选择。”基于这样的考虑,贾少华去考了硕士研究生。

最终果然如贾少华预料的那般。1998年12月,义乌师范学校与金华师范学校合并,并升格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分院。

实际上,中专的撤并和改革并非孤立的。同时启动的,还有大学的改革。义乌师范学校改制的1998年,是高考扩招之前的最后一年。此前,高考录取率都很低。

1999年6月,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了153万人。

与大学扩招相对应的,则是为了容纳因扩招而不断增长的高校学生数量,高等教育学校开始了大规模合并。大学的改革和扩招,加快了中专步入末路的进程和高职院校的兴起。

实际上,职业教育的理念由来已久,但高等职业院校大量的出现是在上世纪末。此前更多的是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之类,多是非全日制,甚至还有一些院校是非学历教育。

1999年7月,贾少华在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再次面临着职业选择。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市政府筹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就连当时的上海教育局,也曾通过他的导师转达,希望他能留在上海担任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

最终,贾少华选择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不只是因为义乌是家乡”,对贾少华而言,无论是去浙江师范大学,还是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都是重走传统的路,一眼能望到头,但是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却不一样,它“是全新的事业”。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杭州大学义乌分校。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在分开40年后重新合并。作为杭州大学的一所专科院校,杭州大学义乌分校就被剥离了出来,最终在义乌市政府主导下筹建了如今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甫一上任,贾少华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首先,学校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义乌属县级市,与杭州、温州、宁波的学校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其次,没有师资。“所有的老师都是杭大的,后来变成了浙大的,我们自己没有老师。”贾少华说。

此外,校园面积小。“校园就那么一点点,建筑面积才2万平方米。”贾少华到任后,全校教职员工大会都是在他办公室召开的,而办公室是用教室改造而成。“一穷二白,学校什么都没有。”在学生创业阶段,校园面积小一度令贾少华进退两难。

育闻|“创业教父”贾少华:职业教育向本科靠拢 走精英教育路是“自废武功”

1988年贾少华与学生们野炊

从电商创业寻职教出路

如果说,学校的外在条件可以慢慢改善,那么最让贾少华头疼的是学生。

初到任时,贾少华依旧延续了传统精英教育理念,但是他很快发现,此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和之前他在义乌师范学校所教的学生,是完全不同的。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跟我眼前的大学生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不会读书。我就很奇怪,学生怎么不读书呢?”看着两类学生之间的极大差别,贾少华意识到,延续原来的培养的方式来办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

“要走出一条新路来。我要做人家没做过的事情,要做人家没有做成的事情。”后来,在职业院校中颇为轰动的创业学院,就是贾少华在这种信念支撑下做起来的。

1999年,贾少华开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之路。他想为不爱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们,寻找一条出路。

这条路,走得很艰难。开始的时候,我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 贾少华觉得,那么多没读过书的人,都当老板了,他的学生就应该当更大的老板。

但实际上,创业很艰难。大学生既没有资金,又没有人脉,还没有经验,贾少华称之为“三无”。“想得很美,但是寸步难行,哪怕在校门口开个小店都开不了。那时候,我们学校门口就是一片田野,连房子都没有。”贾少华说,找不到路的感觉,令他很痛苦。

想让学生去创业,结果没有路,他思虑再三,不能让学生们无所事事,就让他们去勤工俭学。“只要勤奋,都能找到兼职,40%的学生都能够养活自己。”

转眼就过去了3年,2002年,贾少华接触到了电商创业。“义乌人是靠摆地摊发家的,电商创业不就是把地摊摆到了网上。”贾少华很兴奋,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注册一个店铺,没有任何费用,正好适合他那群“三无”学生,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这一年,贾少华的学生中,只有三名学生创业成功。“阿里巴巴做的是批发,人家叫B2B,我都不懂什么是B2B。大学生手无寸铁,能做批发吗?失败是必然的。”

虽然只有三人成功,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却很轰动。有媒体甚至以“义乌工商大学生网上创业”为主题,在头版头条做了大力宣传。

“全校就我一人高兴不起来,这三位同学的成功,跟我没关系,人家靠的是家里的资源。”贾少华说,“如果跟我有关,我能培养一个学生,就能培养三十个学生,三百个学生,但是我培养不了。”

2003年,淘宝兴起。怕失败的贾少华,这一次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带着学生们悄悄地做起了淘宝,结果却很出乎意料。“当时租了个仓库,我以为到他们毕业都够用了,结果三个月不到就得换。”贾少华说,三间房子变成了六间,六间又变成了十间,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一下子就看准了,这事儿就提到明面上来了”。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学生们只能把电脑摆在课桌上,一边听课,一边接单,“一会儿叮咚,一会儿叮咚”,老师就来质问贾少华,“我要怎么维持课堂秩序”?

不只老师不满意,学生也不满意,也找到贾少华,问他“货都没处放,堆在走廊上,下雨被泡了怎么办”?

“我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么多货,堆满了教室内外,起火怎么办。”无奈之下,贾少华只能自己变身消防员,每天去巡逻,“底线必须得守住”。

同时,贾少华还要忍受来自各方的指责。有人说他离经叛道,有人说他办了个假学校,有人说他卖文凭……各种指责随之而来。

“最难的还是主管领导不认可。”贾少华说,“办学的资金掌握在他们手里,学校评估的话语权也在他们手里,我的压力很大。”

其实,贾少华自己也曾迟疑。“越看越不像一个大学,越看越像义乌小商品市场。大学能这样办吗?”贾少华经常这样问自己。

那么多人反对,连自己都曾迟疑,为什么能顶住那么大的压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问,“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人的灵魂。我的学生不擅长读书,一上课,他们醒都醒不来。但是,我让他们去创业,一个个都活回来了,午休不要了,课外时间也不要了,双休日也不要了,连寒暑假都不要了。

春节的时候,创业的学生们都没有回家,贾少华就跟学生们一起过年。“什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那个夜晚,到今天我仍然热血沸腾。人的一生,能够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不多的。”贾少华欣喜于学生们的精气神回来了。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生的考核标准不再是考试,而是淘宝星级和月均收入水平,当然,并不是创业成功就不需学习,最终他们还是会补上理论课。而此时,有过实践的学生们,更懂得自己该如何通过课堂学习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这就是贾少华为何“认定了这条路,必须要走下去。”

育闻|“创业教父”贾少华:职业教育向本科靠拢 走精英教育路是“自废武功”

贾少华陪同参观人员考察创业班

职业教育应是扬长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人生价值该如何体现?不擅长在课堂上读书,他们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贾少华思考了20多年,也探索了20多年。

2003年,贾少华带领学生在淘宝平台创业后,学生的事业越做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学校曾经统计过,‘学生老板’的员工就有一千多人。”

找到了创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商创业可谓是一路高歌,但他却愁眉不展。“学校就那么大,住不下那么多人。想让创业学生把公司搬到校外,但是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大学生不能住校外,如果公司不搬到校外,学校这座小庙安不下大菩萨。”

最终,经过调研之后,在贾少华主导下,2008年创业学院成立,创业学生也带着“员工们”搬出了校园。“改革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违规。”质疑,在贾少华坚持让学生走创业之路时就一直未曾缺席,但他也不曾有因此而退却。

有话语权的人,都是会读书的人,他们总是从自身的体会、感受、能力出发,来对学生做出判断。他们以为他们面对的学生都跟他们一样会读书,实际上却是不一样的。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没有话语权,他们都很自卑,连自己的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讲,甚至不会讲,没有平台讲。”在贾少华看来,这些孩子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再试图通过传统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他们,是不可能的。

创业虽然能助力一部分学生,但却不能包管所有学生。“一个学校,有3%-5%学生能去创业,就已经是很好了,绝大多数学生要去就业。”剩下的学生怎么办?

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不会读书的学生变得更具竞争力。“一个学校好与不好,不是看排行榜,而是看学生忙不忙,高职院校应该具备让学生忙起来的本事。”

让学生忙起来的关键在老师。“老师自己都云里雾里,怎么教学生?大糊涂教小糊涂。”贾少华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需要老师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但是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就是“三板先生”(天花板、地板、黑板),“老师自己对行业、市场都是陌生的,怎么去指导学生?老师的人际关系是0,怎么帮助学生?”

因此,贾少华不仅鼓励学生创业,还鼓励老师创业。“职业教育最好的指导老师是企业家,但是企业家不愿意当老师。我们一直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方向都是好的,但是靠谁去实现呢?”

企业家不愿意当老师,贾少华就想创造条件,让学校自生企业家。“老师去创业,才是零距离的产教融合。我们不能嘴里讲着产教融合,但事实却是校、企两张皮。创业的老师虽然是少数,但是一旦产生鲶鱼效应,就会带动整个职业教育。”贾少华说。

近年来,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无论是2019年的“职教20条”,还是《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都将职教本科与普教放在了同等位置。在部分高职院校热衷于升格本科时,贾少华却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职业教育的路走偏了,“高职院校办学走本科办学的路,就是自废武功。”贾少华说。

高职教育采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关在课堂里,这是职业教育的悲哀”,贾少华说,“人在课堂不一定是在获取知识,人在学校不一定是在接受教育。现在有多少课堂,如果没有手机,就没有生命迹象。这样的教学就是伪教学,这样的课堂就是伪课堂。”

那么,职业教育到底该如何教学?贾少华认为,职业教育应以经验为重,只需要抓住两点:一是理论够用;二是扬长教育。“虽然高职、中职的学生不会读书,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而我们的教育就像阅兵,正步走,谁都不能领先,谁都不能落后。我们不该拿学生不擅长的去折磨学生,让他们始终活在挫败当中。一旦真实的世界苦不堪言,他们就会躲进虚拟的世界。”

除了改变老师的教学水平,贾少华还曾设想改变教学环境,他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上百个职业体验中心,而不是教室,体验中心就是教室,获取实践经验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高职院校应该走属于自己的高职硅谷路。”贾少华说,走高职硅谷路,学校的评价体系就需要调整。“评价考核体系就是指挥棒。职业教育体系的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